AI时代的人才启示:他们如何在普通教育背景下崛起?

栏目: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5-03-17

2025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全面普及的关键年份。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到辅导孩子做作业,甚至购房投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向AI寻求建议。

AI的广泛应用迅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普及无疑将21世纪的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教育往往难以追赶新技术的步伐,但对于家长而言,那些在AI领域掌舵的年轻人的求学经历,或许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深远的启示。

他们的教育资源并非“顶配”

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改变世界的杰出人物,比如乔布斯和马斯克。如今,DeepSeek的出现让梁文锋走进公众视野。

梁文锋,1985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在吴川一中完成初高中学业。2002年,他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攻人工智能方向。2005年,他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荣获一等奖。2007年,他考入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并在此期间踏上创业之路。

相比之下,Manus的创始人肖弘更加年轻。他1993年出生于江西遂川县的一个小镇。高中前,他的学业成绩平平,但2011年凭借600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6年,他在黑客松比赛中夺冠,并获得真格基金100万元的投资。

Manus的首席科学家季逸超的经历,则更符合中产家庭的教育培养路线。他小学就读于北大附小,因出色的英语能力被机器人竞赛队的老师选中,频繁参加国际比赛。中学时,他进入北大附中,18岁时开发了“猛犸浏览器”,并在2012年登上《福布斯》封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技术领军人物的求学之路并非顶级配置。两位创始人的早期教育经历更像是“小镇做题家”的典型案例,而他们后来的高等教育,也并非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

对比梁文锋2005年获得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如今北京的中小学生在信竞领域的起点更高,从小就经历各类竞赛,享受更优质的启蒙资源。

再看季逸超,他的求学经历在今天可能会让一些海淀家长觉得有所遗憾:

高三时,他沉迷于开发猛犸浏览器,高考模拟成绩仅在一本线附近。尽管他的计算机才能得到北大教授的认可,但仍未能进入北大。他最终选择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为他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学习与创业培养方案。

再看另一位年轻天才——罗福莉,这位曾是DeepSeek的联合创始人,如今被雷军以千万年薪招揽。她的经历与梁文锋、肖弘颇为相似:出生于四川宜宾的农村,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并不拔尖,但凭借不懈努力,她最终通过提前批进入北师大,后又保研至北大,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开发者。

这些来自中国本土高校,甚至普通本科院校的年轻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精准把握机遇。

刷题不如积累实践,名校不如追求热爱


梁文锋和肖弘的成长经历表明,家长对于孩子兴趣的支持,往往比成绩更重要。

梁文锋曾在DeepSeek开发者大会上提到:“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他从不关注我的考试排名,而是每天问我‘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正是这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给了我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

据媒体报道,梁文锋初中时迷上拆卸家电,母亲对此颇为头疼,而父亲却递给他一把螺丝刀,让他拆完再装回去。有一次,他不小心弄坏了电视机,父亲并未责备,而是问他:“下次该如何避免?”

他酷爱数学,初中时已自学完高中数学,甚至开始学习大学数学。初三时,他在解函数题时,写下了“梯度下降法的二维投影”解析。老师和同学当时觉得他异想天开,谁能想到,这竟然成为他日后开发DeepSeek-V3优化器的核心逻辑。

Manus创始人肖弘也有类似经历。他在小学五六年级便开始阅读计算机相关书籍,高中时更是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编程。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兴趣后,特意为他购买了一台高性能电脑,支持他的学习。

家人从未限制他的计算机探索,而是给予充分尊重与鼓励。这种成长环境,成就了他日后的技术突破。

知识变现的关键在于实践

梁文锋虽然是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考状元,但他并未止步于学术,而是早在大学时期便开始积累市场数据,研究量化交易的可行性。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AI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肖弘在华中科技大学期间,也展现出极强的实践能力。他曾开发“同窗圈”社交平台、设计校园漂流瓶功能,这些看似简单的项目,却帮助他建立用户思维,锤炼产品逻辑。

无论是量化交易的数据分析,还是社交产品的用户运营,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两位创始人的创业历程,贯穿着对技术的纯粹热爱。

梁文锋曾开发全自动绣花机、研究量化交易模型,这些看似冷门的尝试,实则是他探索技术边界的实验场。他在AI尚未成为热点时,便开始深耕底层算法,最终在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中厚积薄发。

肖弘的创业路同样充满曲折。从校园社交、公众号排版工具,到数据分析插件Monica,他始终坚持在细分赛道深耕。最终,他通过Manus推动AI从“提供建议”向“自主执行”迈进。

当AI逐渐替代标准化能力,未来的竞争将取决于个体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

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最好的教育资源可能不是名校的光环,而是一个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尊重兴趣的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