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梦碎?H1B签证困境下的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

栏目: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5-02-17

美国留学正面临重大变化,这并非危言耸听。

然而,这次的“变天”并非源于本科招生政策调整或专业限制导致国际生遇冷,而是签证政策的变化正在让许多计划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望而却步……

你听说过“H1B难民”吗?

年前,一位姐姐联系我,提到她的孩子在美国想换工作。孩子目前在一所大学的研究所工作,税后年薪约7、8万美元,想去纽约发展,却发现根本难以维持生计。尽管孩子毕业于美国前30的大学,但由于没有绿卡身份,只能受制于H1B签证的限制。职场上,雇主掌握着绝对话语权,即使薪水低到难以糊口,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孩子一心想要拿到绿卡,但母亲却认为没必要。母女俩意见不合,向我征求意见。我叹了口气,从母亲的角度来说,自然不希望孩子长期留在国外,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理解孩子的苦衷。没有绿卡,即使你毕业于藤校,连在星巴克卖咖啡的资格都没有……

这位母亲不相信,觉得自己花费了几百万送孩子出国留学,倾注了半生心血,孩子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还在白人圈子里混了至少四年,即便不是万里挑一,也总该是出类拔萃的人才。结果毕业后,竟然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我告诉她,现实确实如此。别说她孩子读的不是顶尖藤校,就算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毕业,GPA高达3.9,智商在线且极其努力,从大一开始就拼命积累实习经验,如果家庭没有背景,自己又没有绿卡,最终可能连愿意提供工作签证的雇主都找不到。原因很简单:优秀的人实在太多,就业市场完全由雇主主导。

难怪那么多人吐槽美国大学像“杀猪盘”!凭借全球顶级教育的光环,早年通过少数留学生的成功故事制造了逆袭神话,近20年来不断从全球搜刮人才和财富。

如今,高智商人才严重过剩,一群聪明人为了饭碗拼得你死我活……从大学卷到专业,从专业卷到GPA,现在公司招聘直接标明“需要赞助签证”(required sponsorship)。理由冠冕堂皇:企业要考虑用人成本——雇佣一个应届毕业生需要支付数万美元的申请费和律师费,还要承担抽签失败的风险。而H1B中签的难度越来越大:10年前中签率约为50%,去年初降至25%,最近我查了一下,已经跌至20%……也就是说,五个人中只有一个幸运儿能中签。

印度裔和其他少数族裔像十年前怀揣美国梦的中国家长一样,疯狂涌入,稀释了超过一半国际生的就业机会。80%的留学生在OPT签证到期时找不到工作,只能打包回国……那些卖掉房子、手握五六百万的家长,当年送孩子出国留学时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失望。

当然,也有20%的人能拿到H1B签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幸运,反而可能是被深度捆绑的开始……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孩子,年薪7、8万美元却入不敷出,还得靠父母补贴,却不敢轻易换工作。H1B签证与雇主绑定,换工作的前提是找到愿意提供签证的新雇主。而且,一旦失业超过60天,就会被直接遣返回国……家长送孩子出国时,怀揣着美国梦,以为那里人人平等、机会均等,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道,没有绿卡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许多人无奈回国,这两年明显可以看到,留学顾问、培训机构老师、选调生队伍中挤满了美国名校毕业生。然而,藤校的光环虽好,但多了也会贬值。前两年,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还算好找,但如今经过多次经济波动,名校光环早已褪色。HR一看到美国本科毕业生,就觉得他们缺乏实战经验,不懂国内人情世故。最终,海归的竞争力甚至不如国内的985毕业生。

进退两难,正是这些中产家庭孩子的真实写照。卖房供孩子留学,梦想着全家未来能在美国过上优越生活,结果多半是人财两空。

如果你非要在这里和我讨论教育的无价意义,认为留学能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那我无话可说。毕竟,教育就像吃饭一样,无法标准化。走地鸡的蛋和饲料鸡的蛋,吃起来的感受或许不同,但对大多数还在为温饱奔波的人来说,差别能有多大呢?如果你觉得美国本科的博雅教育价值连城,愿意为此砸下数百万,那请自便。

但并非所有为美本奋斗的家长都这么想,否则东亚移民二代也不会被父母纷纷逼进医学院……昨天看了一个英文脱口秀,一位亚裔演员调侃道:“东亚家长一心只想让孩子学医,却从未考虑过医生这个职业的真正意义是救死扶伤。他们让孩子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医生能赚钱。而东亚家长自己生病时却很少看医生,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赚自己的钱。”这番调侃将家长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禁。

说到底,无论是中国还是东亚,大部分家长拼命培养下一代,主要是为了未来的经济回报。没有人会花费四五百万投资教育,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体验一次人生。对于那些担心没有绿卡会打水漂的家庭,许多人最终会选择通过婚姻获得绿卡。这几乎是全球范围内最高效且经济的获取身份的方式。如果是女生,在美国相对容易,只要不太挑剔且愿意花钱,硅谷到处都是男性程序员。

但男生就比较困难了……有人说,男男也可以结婚领证,但法律或许能包容,中国家长却难以接受。当然,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孩子大学期间就能通过EB5投资移民拿到绿卡。你夸这些有钱人有眼光,他们却摆摆手说,只是希望孩子有选择的机会,而不是被选择。

选择的机会,都是用金钱堆砌出来的。如果没有经济实力,跑到美国读文科只为进入藤校,那真是大错特错。STEM专业的OPT签证至少有三年,有三次抽签机会,而文科专业大多只有一年OPT,12个月到期后一切就结束了。即使是婚绿相亲,文科生也比理科生仓促得多……不过,美国本科这几年的折腾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让一部分中国家长变得更加理性:有人放弃美国本科选择去英国;有人放弃私立藤校选择公立大学;还有人先花钱解决身份问题,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选择海外大学和专业。这些都是明智的选择。


比起一厢情愿地做美国梦,做好规划能帮助下一代更稳健地实现目标。我算了一笔账,拿身份的花费与一年私立高中学费差不多。而选择公立高中的家庭,其中不乏能进入顶尖藤校的 feeder school。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