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我们常年在美国,能参加国内医保吗?有必要参加国内医保吗?
近日,中国国家医保局终于给出了官方的解答!
据著名海外华人研究学者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研究,近40年来海外华人数量增长迅速,从2200万增长到6500万,是近几十年来移民族群最大规模的增长。很多华人定居美国之后,都面临过还要不要买国内医保的抉择。
北京时间当地时间9月11日,中国国家医保局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表了题为《在境外留学、工作、生活,还要不要参加国内的医保?》的文章,针对出境留学、工作、生活的华人是否缴医保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国家医保局特别提醒:如果你在境外留学、工作、生活,千万别忘了在国内继续参加医保!
原文链接:https://www.nhsa.gov.cn/art/2024/9/11/art_14_13836.html
一、常年在境外学习、工作、生活,也可以参加国内的医保吗?
可以!具有我国(中国)户籍,未在国内稳定就业的居民,均可按规定参加居民医保,也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
二、每年偶尔回国,有必要参加国内的医保吗?
有必要!我国的居民医保每年缴费一次,一次几百元,就可以享有一年的保障。只要你按时参保缴费,一来回国期间看病,就医可以随时享受相应的医保报销,二来能享受连续参保激励,三来在境外学习工作生活结束回国后,还能避免在境外期间“断保”后重新参保而产生的医保待遇等待期。
三、现在境外学习工作生活,计划以后回国定居,在境外期间有必要参加国内的医保吗?
很有必要!按照我国的医保规定,“从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其中,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保1年,原则上在固定待遇等待期基础上增加变动待遇等待期1个月。”也就是说,如果您在境外期间没有参加国内医保,回国定居后一旦生病,再参保就需要等待3个月以上,才能享受医保报销政策。为了您回国后看病报销不受影响,即使人在境外,也千万不要忘了按时参加国内医保。
四、在境外按时参加了国内的医保,临时回国期间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吗?
可以!医保参保人在国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参保后可以用医保码或社会保障卡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刷卡结算。
五、出国期间没有参加国内的医保,之后回国工作生活,再参加国内的医保,有影响吗?
有,而且影响还不小呢!断缴医保不仅临时回国期间无法享受医保待遇,还会影响后面的待遇享受。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对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分别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中断缴费人员再参保的待遇等待期进行了明确,并为修复变动待遇等待期提供了途径。
根据《指导意见》,自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其中,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保1年,原则上在固定待遇等待期基础上增加变动待遇等待期1个月。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后固定待遇等待期和变动待遇等待期之和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六、出境期间,持续参加国内的医保有激励吗?
有,而且激励很实在!自2025年起,一是对当年基金零报销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次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二是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参保人员,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可适当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同时,如果一年内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条件,提高的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是可以累加计算的。以山东省标准为例,相应提高的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累加起来将达到6000元。
七、人在境外,如何参加国内医保呢?
很简单!常年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员,医保部门还提供了线上办理渠道,可通过各地各类政务APP、医保小程序等及时参保缴费。还可以委托家人朋友到当地医保大厅办理参保登记并缴纳医保费用。
八、临时回国期间,看病就医方便吗?
非常便利!正常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支付宝、微信上申领医保码,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扫码就医。若选择在参保统筹区外就医,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即可在异地的定点医药机构直接结算费用。
对海外华人来说,国内的医保可比社保有用多了。之前医保和社保绑定,没法单独交,现在可以单独交医保了。
首先,美国看病慢、贵,已经众所周知,遇上着急的病,万里迢迢飞回国专门看一趟都值得。其次,国内医保才几百块人民币一年,买个保障很值。再者,参加中国医保,就算人不回国也可以用线上问诊了。
1、普通门槛医疗费报销比例70%,年度最高报销420元——就这一项回本还有得赚。
2、高血压、糖尿病报销比例70%,年度最高报销高血压360元、糖尿病600元——这两个也是我国人民常见的疾病,很多人用得上。
3、生孩子补助;产检补助600元,顺产补助2000元,剖腹产补助3000元。
网友有话说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