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 去美国开卡车:学历贬值, 教育的目标真的该换换了!

栏目: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3-09-02


作者:Bing

转载:英华兰DrBing



话说那天和一读者聊天,说到“读博把孩子读废”的话题,就发现这种情况现在全世界都挺普遍的。刚好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自己博士后转行开卡车,算非常典型的情况了,当然从总体社会发展和教育成本、效率上看,一个高学历人才不能学以致用,貌似是个不太好的现象。但怎么定义“读废”呢?如果打开思路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会不会有不同答案?


先来看看这博士司机的分享。



  01  


@程子酱

本人博士毕业,博后混了不到一年,改行开卡车了,哈哈哈。刚转行一个月就开始后悔了,为啥当初没有早早转行!学术界真心的是看努力、天赋、运气,还有最重要的是忍。你只要不是三项全能,你就得忍,忍得住没有机会,忍得住收入低下,忍得住老板压迫。


你想想,博士毕业都小三十岁了,再做做博后几年,这是在过着基本没有闲钱还有一些拮据甚至要靠家里接济度日的。可是三十了你要成家,两个人的父母都要养老,不久的将来你还会有孩子,怎么办?


做个直观对比,我做博后一年工资五万四,税大概一万四,房租一年一万六,车贷七千,我还剩一万九,每三个月能回家(老婆在另一个州读博)一个周末,还要被老板念叨。

我现在开卡车,今年赚了七万六,税两万,没有房租,没有车贷,每两周回家2-4天,时间自由!而且开卡车一直都是我的dream job,本科玩欧卡的时候就想干这行了。我在失业期的时候也一直在投teaching的位置,也拿到了一些一轮二轮面试,但最后都黄了,觉着在家呆着也是呆着,就干脆去考个驾照呗。后面刚考下来CLP,就开始有公司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给他们开车,我心态就有点变化了。


工作挑我 vs 我挑工作,这个行业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我刚开始开车的时候,也还在继续面试teaching的位置,也有国内的老师联系我问我要不要回国。但是各方面综合考虑了以后决定继续开车。我开车的时候也做tutor,也带学生,挣点外快。而且驾驶里程超过了80k miles以后,我通过公司的考核成为了certified trainer,卡车这行我也能带学生了,所以干的也还是teaching,lol。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路应该是越走越宽的,但是读博这条路是真的越走越窄,沉没成本越来越高,最后就很容易掉进沉没成本陷阱。做决策的时候认为“都坚持了这么久,再坚持一下就熬出头了”,最后就只可能是越陷越深,而且消磨了热情以后,每一天都只能是活在痛苦之中。最最绝望的是,熬到了最后,可能也就只是熬成了一个“千老”而已。


其实换条路,很可能就柳暗花明了。



  02  



看完网友的分享,再一看IP,懂了,米帝!


米帝博士后开卡车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那就是神奇的米帝。首先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小科研岗,那比起开卡车的,工资差别不一定特别大。真正实现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其次,米帝就是牛逼得很,何止开卡车,博士毕业跑去野外体验生活个几年的都大有人在。就是那么任性!其实也不只是米帝,其它地方这种情况还是挺普遍的,别人也不会judge你。


说到这里想起来,我们之前不是也分享过一个国内高学历最后跑去土澳开公交的相似case吗?那个网友学的是教育,但是本职干不下去了,自己又爱开车,最后在seek上随便找找司机的工作,于是就入职公交司机了。。。


真正开上以后,就发现简直太爽了。


每天跑的路线都是环海的,车新路宽钱多活少,起码路上景色好。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收入够生活,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比较平衡,每年还有充足的假期,相当悠闲惬意。唯一辛苦的就是早班的时候会起得比较早,但休息时间也多啊!一想到回了国干本专业还要和人厮杀内卷,寒窗十数载,苦学屠龙技,结果回来杀猪还得竞争上岗。

现在这样老老实实躺平开车不是更香吗?


  03  


通过这几个例子和我这些年的观察,我们能够发现什么现象呢?首先就是,欧美这边的现在越来越不流行死磕私立名校名企投行的路线了,大家选择职业的自由度总体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学历路线走得人太多了,挤,太累,而且也越来越不划算。


早个20年,那读书路线简直稳赚不赔,但现在不一样了。


之前一个读者胖友就汇报,说一个自家亲戚娃某藤校毕业,留学前前后后花了家里100多万,结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家里蹲。因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好多人会一直选择往上考,这也进一步导致研究生和博士的含金量严重缩水。感觉考研考博已经成了年轻人逃避进入社会、逃避责任的途径了!但真考出来呢,就发现自己一来不喜欢学术,二来也不是那块料,工作特痛苦不说,收益也不高,简直血亏。


就像文章一开头的case,那个网友一直在后悔,不适合学术的人却在学术里蹉跎,为啥不早点去开卡车呢?早开上早幸福了。


当然咱不是说鼓励大家去开卡车,而是说,以现在的大环境,是时候放下对学历的执念了。之前北大博士进街道那篇我们也讨论过,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岗位,压根用不上那么高的学历。


除非你确实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有兴趣和热情,又有天赋,那还是很好的。如果只是为了刷级,耗时耗力去申请硕博,确实不适合所有人,有浪费青春的风险。


  04  


第二点也是我们说了很多次的,那就是在发达国家当蓝领,总体幸福感还是不错的。你如果说国内博士后去开卡车,大家肯定觉得脑子抽了吧。不得被亲戚同学diss死?


毕竟国内的卡车司机风餐露宿,收入经常也是受政策性影响,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行业歧视和福利待遇差距太大了。但在发达国家,蓝领的生存状况就普遍好得多。除了土澳当司机的,还有加拿大当木工的,新西兰当水管工的,这类case我们以前分享过好多了。



如果开卡车真的特滋润,还要啥自行车呢?这对喜欢躺尸的人简直是天堂啊!最主要在发达国家,博士转行没有舆论压力。社会对一个人的评判也比较多元。


博士是让人尊敬一点,社会地位稍微高一点,但那些玩意又不能当饭吃。如果你收获达不到预期甚至养不活自己,那肯定要是优先要考虑生存。之前北美缺大车司机,我在米国一个朋友的弟弟,米国top50大学毕业的,就特意去考了证,想开大车。因为工资高,2000多美元一周!这个收入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就算很不错了,硅谷的程序猿也未必有这么多。所以这也说明什么呢,博士后开卡车,不是哪里都能开得这么高兴。那还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中位数收入、保底生活收入——也就是躺尸难度高不高。

在国内的话,谨慎模仿!



  05  


对于天生擅长走”读书“线路的学霸型孩子,在学习上多投入精力当然不会损失什么。但对”读书“禀赋普通甚至劣势的孩子,刷高学历的性价是越来越差。作为家长,咱们也要在娃成长过程中不断观察,看清娃是块什么料,保持灵活,不要在一条独木桥上磕破头皮。以前我们谈孩子的教育,往往以刷学历作为考核目标。但现在,还是应该把关注度更多放在如何让孩子在社会独立生存上。


上学,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毕竟真正参与到社会生产,学历是作用是越来越淡化的,主要看你能不能把自己日子过好,以及,如果娃不是天生有内卷优势的人格,送出去合适的地方学一门技术,从事个发达国家蓝领也是不错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